《海上傭兵: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、貿易與海盜》鄭維中「推薦暢銷電子書免費下載」
内容简介:
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,深入荷蘭文、中文史料研究,
超越民族國家史觀、陸上帝國疆界,
以世界史角度,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,與其中的行動者。
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,
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,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。
《決戰熱蘭遮》作者歐陽泰:「這是攸關早期台灣歷史最重要的書之一。」
十六、七世紀,荷蘭、西班牙、葡萄牙在東方競爭貿易。陸地上的大明帝國衰弱,原有朝貢經濟體系搖搖欲墜。而日本則剛結束戰國時代,無論是豐臣秀吉或是德川幕府,都在全新的貿易機會中,得到了嶄新的世界觀,渴望脫離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經濟體系,自行建立對外貿易關係。
在這片競逐的海洋上,曾有一群福建人,在多方勢力間生存並獲取最大利益。鄭芝龍、鄭成功、鄭經的鄭氏家族即是其中代表。他們活躍在跨國的空間之中,能使用多種語言,遠比明帝國的官員擁有更多對外經驗。他們曾先後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明帝國的傭兵,也曾扮演荷蘭人與中國生意的中介,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關係有時合作,有時競爭。他們的商業路線曾經遠達菲律賓、暹羅、日本,使得福建安海一度成為東亞貿易的重要節點。他們的思維遠遠超越帝國官員與文人的眼界,更非反清復明、忠君愛國等標籤所能說明。
這個海上集團的興起與消失,不屬於任何一國的國史,必須從世界史的角度理解。
本書重返十七世紀東亞海域,呈現這個跨國空間風雲詭譎的歷史動態:
‧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朝貢體系,為何遭遇挑戰?
‧豐臣秀吉為何攻打朝鮮?德川幕府如何計劃發展自己為中心的世界體系?
‧荷蘭、西班牙、葡萄牙,歐洲勢力如何在東亞海域上競爭?
‧福建商人集團如何加入歐洲越洋貿易?如何和中華陸地政權互動?
‧滿人進逼之下,鄭芝龍為何曾盤算福建獨立?最後又為何降清?
‧臺灣如何被織進世界的網,海上傭兵集團如何影響臺灣歷史?
本書特色
※這本書從世界史、東亞史、海洋史的角度看見台灣。
※是對我們重新認識台灣早期歷史,極為關鍵的一本書。
作者简介:
鄭維中
荷蘭萊頓大學歷史學博士,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。
鄭維中所受的學院訓練最初為社會學。他是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,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肄業。大學時代,他旁聽曹永和教授的台灣史課堂,開始對荷蘭時代台灣史感興趣,碩士論文以荷蘭時代台灣社會與法律為主題。進入台大社會學博士班後,仍繼續以荷蘭時代台灣為研究方向,於2005年獲得荷蘭萊頓大學包樂史教授主持的「邁向新夥伴時代」(TANAP,Toward a New Age of Partnership)計畫贊助,赴萊頓大學研讀,於2012年完成博士學位。
翻譯有歐陽泰《福爾摩沙如何變成台灣府》,韓家寶《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、土地與稅務》。著作有《荷蘭時代的臺灣社會》、《製作福爾摩沙:追尋西洋古書中的臺灣身影》,及與韓家寶合著之《荷蘭時代臺灣告令集,婚姻與洗禮登錄簿》。
譯者簡介
蔡耀緯
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,譯有《大歷史: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》、《當上帝踩到狗屎》、《暗渡文明》、《間諜、虐待狂與巫士》、《福爾摩沙.美麗之島》、《平凡的美德》、《1921穿越福爾摩沙》、《偉大的俄羅斯回來了》等書。
目 录:
封面
目錄
序 鄭維中
英文版叢書前言 包樂史
緒 論 失落的環節
第一章 朝貢體系遭受挑戰
第二章 一六二七年以前的鄭芝龍(尼古拉斯.一官)
第三章 傭兵生存賽局,1628~1631
第四章 安海兩洋貿易中心的建立,1630~1633
第五章 朝廷與南中國海岸的風暴,1632~1633
第六章 通往西洋的迂迴之路,1631~1636
第七章 政治風險與風險政治,1636~1640
第八章 時移世易之中找尋白銀,1640~1646
第九章 中華帝國的不設防海岸,1646~1650
第十章 如何保衛福建貿易特權,1650~1654
第十一章 富藩強兵:舉國姓之力,1654~1657
第十二章 兵家勝負,1658~1662
第十三章 諸王共鑒,1663~1667
第十四章 獨占地位逐步消逝,1669~1683
結 論 防禦性與攻擊性獨佔
附 錄
致 謝
參考書目
索 引
拉頁圖
版權頁